崇效寺唐代名刹。位于崇效胡同内。据《桃花圣解日记》载,寺为唐贞观元年(627)“幽州节度使刘济舍宅所建”。初名崇孝寺,后谐音为崇效寺,又因寺中有枣树千余棵,故亦称枣花寺。明嘉靖四十三年(1563)重修。寺院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,有房屋114间,附属房屋16间。主要建筑有主殿、大殿、后殿、天王殿等。主殿两层,楼上供奉三世佛;楼下供奉观世音菩萨、关圣、韦驮。大殿供奉无量寿佛,两旁十八罗汉。后殿供奉观世音。天王殿供奉韦驮、四大天王、弥勒佛等。现存藏经阁,又名藏经楼,为嘉靖三十年掌丁字库太监李朗所建,原在崇效寺中央,万历年间(1573~1619)修建时,将其移建寺院的后部。清代中叶曾对藏经阁进行大修。崇效寺藏经阁分为上下两层,面阔5间,进深七檩前出廊,硬山式屋顶。阁楼为磨砖对缝木结构建筑,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崇效寺山门尚存,石制匾额现存白纸坊小学。其他建筑全部拆除,改建小学和宿舍。原寺中的古槐仍存。寺内原存智朴禅师所绘《青松红杏图》,图幅2尺,因有历代名人题词,图卷续延30余丈。清初文人朱彝尊、王士祯、纪晓岚,清末康有为、梁启超等都在图卷上留下遗墨。旧时崇效寺以花卉著称京城。清代初期以枣花出名,后以丁香花著称,再后又从山东曹州移来牡丹花,尤以绿、墨牡丹闻名京师。明吏部主事杨继盛曾来崇效寺游览,并为寺院题“无尘别境”。王士祯、林则徐、康有为、梁启超、鲁迅、许寿裳均曾到此领略寺院景致。1935年北宁铁路局特开观花专车,接运客人来崇效寺观赏牡丹。1949年后,朱德、徐特立、黄炎培等也曾来此赏花。1954年寺中牡丹移植中山公园,并辟有专畦栽培。
历史文化
唐朝,这里是一片荒野丛林。贞观元年(627年),这里建了一座佛寺。这年,太宗李世民登基,大唐盛世开始。从那时起,历经唐、宋、元,该佛寺香火不断。公元1341年,元顺帝登基,年号至正。这是元朝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、社会政治经济一片混乱,红巾军起义和朱元璋大军稳步发展,元帝国灭亡前夕。顺帝命令重建该寺,赐名崇效。显然寓有崇仰效仿李世民治理大唐,有挽救大元于危亡的深意。结果,元朝还是完了。公元1522年,明朝世宗登基,年号嘉靖。这年,内官监太监袁福与高僧了空和尚同心修葺崇效寺,使之焕然一新。这时,寺院规模才算定型,主要建筑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和后殿等。嘉靖三十年(1551年),内官监太监李朗捐钱,在寺院中央增建一座藏经阁。到了万历年间,风水先生认为位置不好,就把藏经阁移到了寺院后面。藏经阁东北有台,台后有僧塔,僧塔周围种了上千棵枣树。初夏花香似蜜,秋后果红如云,时称该寺一奇。寺有嘉靖年间郧阳府知府夏子开碑和万历年间翰林院检讨区大相碑,分别记述了寺院修葺与增建经过。隆庆五年(1571年)又立了一块彰显佛家因缘一切圆满的万缘碑。此碑形制奇特——碑首雕镂成瓦屋形,屋檐斗拱一应具备。碑心再依样雕镂成高约一尺的小碑,上刻碑文。小碑上下左右全是并列的小格,共有158个,每个小格都做屋形,每间“小屋”里刻有人名,密密麻麻一万多个。清朝诗人、刑部尚书王士祯过崇效寺,面访当时住持雪坞法师,被甜蜜的香气熏醉,错把大片枣林比作佛国栴檀林,心神爽怡,夕阳落了,竟不肯离去……后来,周边居家渐多,形成胡同、街道,就依物取名,便有了崇效胡同和枣林街。今天白纸坊小学即为崇效寺旧址,藏经阁还在,是宣武区级文物保护单位
风土人情
1保护我国文物遗产2对旅游地要爱护3注意个人安全4保管好自己物品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开放:9:00-16:3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